新闻网讯 7月13日,《人民日报》刊登我校党委书记张京泽署名文章《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全文内容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民族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民族高校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提高政治站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研究和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中发挥的精神纽带作用,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提供有力学理支撑。通过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打下思想理论基础;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在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要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深化研究,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
坚定历史自信,服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需要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我们具有深厚的历史自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长期以来,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致力于民族学、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推进中国民族理论创新,取得大批原创性成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和学理支撑。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努力从学理上深刻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在历史和现实相贯通中阐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深刻阐明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更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注重润物无声,助力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多方面,宣传教育中涉及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予以解答。民族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作出贡献。在研究中,要深入总结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从而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扎根中国大地、坚持守正创新,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教育和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