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资讯

The announcement
您当前所在位置: 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新闻网讯 7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我校副校长麻国庆教授《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学理支撑》一文。全文如下: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都要过上好日子。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在现代化道路上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化对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可以为其他多民族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在现代化道路上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也是深化对各民族现代化发展研究的“纲”。从历史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推动56个民族共同迈进全面小康,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共同奋斗、共同发展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社会学研究者在现代化研究中要更加注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正确把握各民族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明确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明确各民族要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同时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贯彻体现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中。

      加强对民族地区支持政策的研究。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老一辈社会学研究者研究民族地区的出发点就是为建立一个共同繁荣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服务,提出西部地区的发展需要考虑民族因素,需要依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生态等因素。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民族地区需要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力点。这就要求社会学研究者加强对民族地区支持政策的研究,比如研究如何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等。

      加强对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实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会学研究者需要梳理国际国内乡村发展理论,梳理总结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深入开展田野调查,积极参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资政服务、进展评估工作,为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研究。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大力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有利于为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社会学研究者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把文化研究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结合起来,努力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加强对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各民族跨区域流动日益活跃,民族分布交错杂居的趋势进一步发展,改变了城乡社区原有的邻里关系和交往方式。今天,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顺应这一趋势,社会学研究者应加强对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互嵌式社区的研究,深化对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的研究,促进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为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副校长)


    上一篇:张京泽在《人民日报》撰文: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下一篇:学校与澳门城市大学举行视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