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新征程上,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师生以自己的情怀与奋斗,为2023年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第31届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中华民族合唱团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入场。张博文摄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在牢记“国之大者”中体现担当作为。这一年,委属高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政治立校,把牢办学治校的正确政治方向,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高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际成效,不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党的二十大代表、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在学校课堂、各学院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民族工作干部线上培训班等场合,以宋代曾公亮的两句诗描述她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心情,“我真切感受到,党的二十大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今年以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蒙曼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宣讲。“我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里,让学生立足中华大地、服务中国人民的信念生根发芽。”蒙曼说。
委属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鲜活的事例、精辟的概括、生动的讲解,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精髓要义进行解读和阐释,加强指导和带动;青年宣讲团则以青年视角、青春语言,讲出青年味道,回应青年关切,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年轻人的心坎里,形成了宣讲工作的有效合力。
“党的二十大的清风吹到南湖畔,芬芳的石榴花结下十月的硕果。”在中南民族大学“青马工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会上,湖北省青马班第9期学员娜迪热·阿布力克木结合自己的采访,分享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悟,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今天我们满怀热忱在校园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未来我们将带着责任与使命走上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说。
▲在临潭县长川乡沙巴村,西北民族大学驻村帮扶干部深入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年初,在甘肃省临潭县长川乡沙巴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聆听一场期盼许久的宣讲。
“这几年,咱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产业更旺了,日子更甜了,从深度贫困村变为美丽宜居新农村,为什么?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接地气的宣讲,引得村民拍手叫好。
主讲人刘训奇,是西北民族大学驻沙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按照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工作要求,驻村干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和农户家中,面对面宣讲,心贴心交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
持之以恒筑牢思想根基。这一年,委属高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发展。委属高校成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9月16日,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教授蒙曼、严庆等学者与学校学生代表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为全校2.3万余名学生讲述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专家学者们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生动的现场讲述,让文物古籍“活”了起来;青年大学生献唱原创歌曲,青年舞蹈家以曼妙的舞姿演绎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这场沉浸式的教学体验中,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学生深入探寻民族团结的文化根脉,见证中华文化的根深叶茂,深切感悟“四个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三次民族大融合、《西盟王公会议条件大纲》、八千湘女上天山、独龙族整族脱贫……9月19日,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宁,为全校万余名师生讲授新学期第一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分享,张宁带着师生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让各族师生深刻认识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处于最孱弱的时期也没有分崩离析,靠的就是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委属高校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善讲中华民族的故事,叙事析理,寓教于事,使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可感可触、可亲可及,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增强各族学生“五个认同”,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课上的一个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鲜活的案例让我明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学生王美然说。
▲大连民族大学田径运动会跳高比赛现场。杨琨摄
从练习太极拳到学习书法,从探讨《春秋》到传诵《诗经》……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主题活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据介绍,这个系列主题活动为期3年,涵盖新生入学后第一至第六学期,每学期初召开启动仪式,第十教学周进行成果汇报。大一学年主要开展太极拳学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歌咏大会,以赛促学,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大二学年开展《礼记》经典咏诵比赛、浸润经典《尚书》书法大赛,唤起大学生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大三学年开展《诗经》咏诵比赛、《春秋》鉴赏专题讲座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从中华经典中汲取力量。
以“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
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这一年,委属高校贯彻“大思政课”理念,遵循“大思政课”的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贡献。
枯燥、单调曾是很多人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把读有字之书和读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行走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是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宗丽摸索出来的让学生爱上思政课的秘诀。
▲杨宗丽在上课。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党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讲好理论课程、党史故事,杨宗丽曾到许多革命圣地参观调研,还自费走了一段长征路。以“中国共产党的筹建”这节课为例,短短45分钟,她精心准备了50多张幻灯片,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受益匪浅,甚至有外校的学生和老师慕名前来旁听。
38年来,杨宗丽立足三尺讲台,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真情和汗水书写了一名教师的不悔人生。
在委属高校,像杨宗丽一样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矢志赓续百年初心,践行担当育人使命,为把民族院校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和特色高地而拼搏奋斗。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7月28日晚,来自56个民族的青年代表身着盛装,用嘹亮振奋的歌声拉开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序幕。
这群青少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华民族合唱团,由6名彝族少年与112名来自北京、四川两地的大学生组成,其中90名学生代表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19个学院。他们带着中华儿女的自信与豪迈,用最炽热的情感、最真挚的告白,把对伟大祖国的深情赞美、对大运会的真诚祝福,传递到每一位观众心中。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56个民族的青年同唱一首歌,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学生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西南民族大学团委书记方小伍说。
委属高校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活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让学生近距离洞察社会、观照时代,在祖国大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火热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把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统一起来,把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做到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于黄河。”6月29日至7月2日,北方民族大学60余名师生在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用器乐、情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以“中华魂·黄河情”为主题,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动人故事。
“黄河千百年来滔滔奔涌生生不息,赓续了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文脉,流淌着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情感归依,镌刻着宁夏各族儿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追梦足迹。”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杨占河说,本次展演通过器乐演奏、舞蹈、绘画等形象化载体,让各族学生切身体会黄河流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画面,感知中华民族团结、和谐、包容、进步的精神。
让青春在奋斗中闪闪发光
以青春力量引风气之先。这一年,我们将镜头对准自强自立、不懈奋斗的青春榜样,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现他们的青春风采。他们当中,有躬身志愿服务的有志青年,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退伍大学生,有扎根基层教育的支教老师……一个个奋斗在不同领域的新时代青年,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描绘出青春的亮丽底色。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理论宣讲团。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中南民族大学2009届毕业生王东海,现任西藏仁布县康雄乡党委书记,2017年获得“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称号。在乡镇工作的14年里,他带领乡亲们发展壮大了德吉林村温室大棚、艾玛村藏香猪养殖业、强钦村德旦康萨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指引着我不断前进。”他说。
今年4月,中南民族大学邀请王东海等6名优秀校友返校,与师生分享基层工作感悟,共话人生理想。
“我在学长身上看到,‘奉献’不只是嘴上说说,更要落实在行动中。”经济学院2022级学生龙舒然说,“我很庆幸在大一就能听到优秀前辈的分享,让我有更多时间规划大学生活和学习,为步入社会做充足的准备。”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石建都,今年10月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的故事曾激励了很多人。
入伍两年,石建都所在的部队曾作为二线部队紧急出动,奔赴高原。近6个月的野外练习,石建都因工作优异,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并记嘉奖一次。退伍后,他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活动,面对郑州特大暴雨灾害,积极投身抢险救灾工作;参加黄河秋汛护堤巡逻等活动,配合黄河河务局专业人员24小时巡堤。
考上研究生后,石建都利用假期前往山区支教,传递知识与温暖。“每每看到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就充满了干劲儿。”支教结束之际,学生们紧跟在石建都身后,等他坐上离开的大巴车时,学生们泣不成声。石建都说,他会严格要求自己,竭尽所能帮助更多人。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引导委属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7月19日至23日国家民委举行委属高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岗前培训班,组织志愿者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培训班结束后,324名委属高校“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西部地区基层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彰显了委属高校毕业生的责任与担当。西北民族大学学生约赛尹·尧力瓦斯说:“我要与服务地各族群众真诚交心、以心换心,努力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者和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