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2月7日下午,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涛教授应邀来校,在文华楼西区806教室为文学院师生做主题为“民间文献与民间文学研究——以牛郎织女传说为中心的探讨”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院长王卫华主持。
讲座开始前,王卫华为大家介绍了叶涛教授的研究历程与学术成果,叶涛教授长期致力于民间文学、民俗学和民间信仰的研究,在泰山信仰、牛郎织女传说等研究领域,学术成果斐然。
讲座中,叶涛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请工作作为切入点,讲述对山东沂源地区牛郎织女传说的关注与研究。叶涛主要提出和解决了三个问题:沂源地区“在天成像,在地成形”的牛郎织女文化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家谱与传说的关系;以牛郎织女传说为代表的公共话语如何成为地方知识。
叶涛提出,在民间文学的研究当中,除了重视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点、关注民间文学的当代传承以外,还要特别重视民间文献的搜集与挖掘。民间文献种类众多,包括家谱、碑刻、书信、账本、契约文书等,它们产生并保存于民间,反映了乡土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也记录了古代社会国家与地方的互动过程,具有丰富的史料、文化、社会、生态和民族融合研究价值,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挖掘。叶老师以牛郎织女传说为个案,生动地讲述了民间文学口头传统与碑刻、家谱、地方志等民间文献的交互参证,以及地方风物传说与“非遗”保护在地方话语建构中的过程与作用。
叶涛结合沂源地区牛郎织女传说的研究,阐发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思考。他指出,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和后期的保护工作,涉及政府、学者和民众三方面的力量:政府在“非遗”中起主导作用;学者是能够进行理论建言的积极参与者;民众则是遗产的拥有者。这三方面的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次讲座获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反响。大家认识到民间文学从业者不只是书斋中的学者,更要深入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踏踏实实做田野工作。叶涛教授扎实的治学态度,生动细致充满激情的讲述,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求索使在场师生获益匪浅。整场讲座学术气氛浓郁,引发了同学们对文献材料应用的思考,拓宽了大家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思路与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