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0月17日,正值我校70周年校庆之际,国际教育学院在海淀校区知行堂举办第二届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和国内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与参会师生共聚一堂,分享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及相关成果。开幕式由语言教学、认知与习得开放中心主任刘玉屏教授主持,国际教育学院周铁海书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周铁海在致辞中向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和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对各界同仁给予大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回顾了国际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语言教学、认知与习得开放研究中心所取得的成果,指出本次研讨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并希望参会的嘉宾、师生利用这次学习机会,与海内外专家交流。
本次研讨会共有8场主旨报告,报告人分别是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陶红印副教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袁博平教授,英国埃克赛特大学教育学院张东波教授,美国加州波莫纳学院亚洲语言系肖峰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院长吴应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冯丽萍教授,以及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刘玉屏教授。
研讨会紧密围绕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这一主题,展示了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不同方法及其应用成果。陶红印教授的报告《语料库在汉语二语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与设想》首先回顾了语料库语言学在一语和二语研究中独立运用的情况,指出二语教学中直接使用语料库资源与方法的做法较少见,并以推动国际中文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语料库进行习得研究。肖峰博士的报告《汉语语用习得研究范式》从语用学的定义出发,介绍了二语语用学的研究对象,阐释了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综述了汉语语用习得的实证研究概况,指出汉语语用习得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探讨了如何设计实证研究以及如何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工具。袁博平教授的报告《三语和二语普通话中的句末助词“呢” 和“吧”:采用跨模态启动任务的研究》指出目前三语、双语使用者人数远远超过单语使用者,那么在普通话第三语言学习初始阶段中,语言迁移的来源是什么?大脑加工多种语言与加工两种语言是否有根本的不同?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对154名学习者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学习者普通话助词“吧”和“呢”的使用情况。刘玉屏教授的报告《从教师成为教师教育者——国际中文教师教育者专业成长叙事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构建了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国际中文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历程的研究文本,从中总结国际中文教师教育研究者专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了影响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为国际中文教师和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冯丽萍教授的报告《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循证研究》基于循证教育的理念与研究思路,选择国际中文教育中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研究案例,探讨循证研究在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中的应用。陈向明教授的报告《质性话语分析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一个研究实例,介绍在质性研究中如何使用话语分析路径,对参与者的语言、对话和会话进行分析,进而提炼主题,形成有新意的研究结论。张东波教授的报告《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以国际语言教育界对质化与量化的争论为切入点,对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使用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中文国际传播及教育推广在研究方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吴应辉教授的报告《国际中文教育重大课题推荐、投标与实施策略》对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历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进行了梳理,详细分析了重大课题的选题特点、选题策略以及投标策略,提出课题论证的几个要点,并讨论了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八场主旨报告从不同角度出发,紧密围绕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方法,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兼具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学术盛宴,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充分体现了本次研讨会的主旨——反思研究方法、推动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与报告专家互动积极、讨论热烈。与会代表纷纷表示研讨会内容新颖,极具启发性,期待日后能有机会继续参加关于研究方法的研讨。
研讨会的闭幕式由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江傲霜副教授主持。她表示,一天的会期虽然短暂,但是信息量是很大的,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成为大家的学术助推器,帮助大家开始新的研究。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为大家搭建交流平台,最后祝愿与会人员多多发文,多发好文。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是国际教育学院长期耕耘学术研究的成果,同时也体现了学界对研究方法的高度关注。在国际中文教育走过70年历程的今天,对学术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对于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nba下注官方·(中国)官方网站国际教育学院语言教学、认知与习得研究中心将持续举办这一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期待与学界同仁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